• 請給我當不完美媽媽的權利

    _MG_0561.jpg-請給我當不完美媽媽的權利
    當了媽媽後,發現很多時刻我也像是個無助的小女孩,但我沒有勇氣對外說出內心的不安與脆弱,只因沒有把握能被理解與支持。我常在想,為什麼別人當媽媽好像都當得很完美,育兒生活美得如詩如畫,而我卻如陷入泥沼,怎麼做好像都做不對做不好。

    曾有人說當媽的人總是玻璃心,動不動就哭;也有人說當媽的人喜怒無常,好像隨時都會踩到她的地雷;更多人習慣說「當媽的人,就應該…」

    6年多來,我發現,當一直在反省自己哪裡做不好時,往往代表你已經做得很好囉!甚至也許你在當媽媽這件事情上,太用力了!那種毫無自覺的過度用力,還可能帶來反作用力傷到自己!我們需要的不是用旁人的放大鏡來自我檢討,反而該尋求心靈的解藥……

    我常想,這社會對媽媽角色的完美期待會不會是一種病態?孩子真的需要一個完美媽媽嗎?

    在育兒的頭幾年,因為原生家庭觀念的影響,我最能模仿的母職範本就是自己的媽媽,她是以犧牲退讓與成全家人為美德的傳統好媽媽,但偶爾還是會聽到她說:「唉呀!我為了你們,沒有工作,也沒有自我」著實讓我蠻心疼。

    究竟媽媽這個角色該是什麼樣子?在還沒生產前,我既期待又有壓力,擔心自己無法勝任母職。育兒第一年,我將工作量減到最低,對孩子好的事情都盡量去做,每週只安排幾個小時的電台工作,就那幾小時請我爸媽幫忙照顧孩子,其餘時間都親自帶小包。

    然而日復一日,常說不出自己在忙什麼,就累得精疲力盡。阿包醫生下班回家會與我聊聊診間發生的大小事,而我,似乎只能聊今天換了幾片尿布,小肉包又哭了幾次,我發現自己漸漸把孩子的每件事都放大來看,也講不出除了孩子以外的話題了。

    孩子1歲後,接踵而來的教養課題也是對母職很大的考驗。因為強烈的責任感使然,加上小肉包的高敏感高需求特質,總讓我看到他給我的各種挑戰,及我仍無法解決的部分。那時常不斷自我懷疑,努力看書、上網收集資訊,越是努力想當個好媽媽,越想溫柔堅定卻越是挫折內傷。

    曾經好想逃避,多想出走放假幾天,給我幾天不當媽媽好嗎?但在沒有充足的後援,長輩健康狀況多且注重個人退休生活的情況下,我並沒有任性的權利。

    一次請爸媽幫我照顧小包,我去聽講座,那天晚上,我興奮地分享上課的收穫,小肉包看我欣喜的神情,他也笑得燦爛。

    「你喜歡看媽媽笑嗎?」他用力點點頭。

    那瞬間,我深刻明白,比起自我要求當個完美母親,比起時時刻刻都要跟在孩子身邊,孩子最想要的卻是一個真實的你,一個沒有壓抑、快樂做自己的媽媽。

    更何況,「完美媽媽」又怎定義?這世上每個人的優缺點都是一體兩面,哪來的「完美」?

    回想去年冬天,某日小包從幼兒園放學回來告訴我,學校即將舉辦聖誕節遊街活動,老師說每個人都要穿紅衣服,我點點頭回應:「好。」

    但到了活動當天,我忙到忘了這件事,上學前隨意拿給他一件綠色衣服,一到學校,全班只有他穿綠衣,在一片紅色人海中,小包的臉就跟衣服一樣綠!老師靈機一動說:「那你就當聖誕樹吧!」。

    放學回家小包跟我說這件事,我在班級群組中看到照片,那萬紅叢中明顯尷尬的一點綠。換做以前的我,一定會自責,又把自己放入「當媽媽,就應該…」的框架中,我怎麼沒給孩子準備正確的衣服,讓他在全班面前錯愕,若老師沒有及時救援,又會怎麼樣呢?其他人是不是會認為小肉包的媽媽怎那麼混?你這媽怎當的?

    但經過6年多母職的磨練,我將小包抱在懷裡:「媽媽真的不小心忘記了,對不起喔!可是我覺得你表現很不錯耶!沒有哭哭,還是開心上街。」小包從一開始略為委屈的神情轉而露出微笑。

    現在,小包每晚都會自己準備明天的物品,比方運動服、小水壺、手帕等等。琦媽有一天還問我:「厚!小包怎麼這麼搞操煩(台)啊?他晚上忙著準備書包,想要通通先弄好,才能安心睡覺。」

    一問之下才知道,原來小包是怕我忘記,所以開始學習自己整理準備隔日的用品,學校有什麼事也會在前一天再次提醒我。

    聽到這話,突然覺得眼前這個還帶點嬰兒味的小男孩好像漸漸長大了,開始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著,即使是爸爸媽媽也無法永遠繞著孩子打轉,為他打理好所有事情,他,必須慢慢學習對自己負責。

    育兒過程某些失誤或不完美,很多事換個角度想並沒有那麼嚴重,甚至也不全然造成負面影響。

    沒有全母奶,沒有餐餐現做副食品,孩子也可能很健康!沒有處處為孩子設想、準備一切,甚至有時迷糊健忘,結果孩子反而更加獨立能幹!沒有過度壓抑情緒,不敢對孩子兇,事事忍耐溫柔溝通,孩子卻學會每個人都有脾氣,每個人的耐心都是有限度的,要體察他人的情緒。

    這裡我也分享給完美主義媽媽的6種解藥,希望我們在感到挫折或自責時能有一帖藥褪去煩惱,搬開壓在心上的石頭。

    解藥1:不複製教養書

    市面上的教養書百百種,媽媽的確可以從中獲得許多育兒資訊,但是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一樣,不論是名人或是教養專家,他們的經驗並不一定能套用於自己的孩子,「教養」只能從了解自己且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開始,在持續的嘗試與磨合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!

    解藥2:不與他人比較

    這個世界很喜歡比較,尤其在網路發達的時代,手機隨手一滑都可以看到哪位媽媽正在做什麼好料,哪位小朋友學會走路了,幾歲會背唐詩又會算數…然而每個媽媽和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表,切勿拿自己和孩子與他人做比較徒增煩惱。

    解藥3:給自己一個喘息空間

    若是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,那我想,已經做得很好了,需要的反而是一個暫時的個人空間,此時不如先將孩子交給隊友,到外面走一走,或是做一些轉移注意力的事情,例如工作或發展其他興趣。該讓自己適時抽離育兒情境,退一步,媽媽才不會見樹不見林,比較能夠跳脫盲點,用一個客觀角度來看親子關係及孩子的發展狀況,也更能發現孩子的可愛。

    解藥4:不強求馬上看到成果

    育兒往往無法立即得到成就感,總要經歷無數次「講不聽」、「聽不懂」、「做不到」,孩子的變化及成長,至少要拉到半年、一年才能看見進步,因此帶養孩子不能強求立即獲得回饋,給自己和孩子時間,等待時機成熟,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。

    解藥5:不害怕尋求外援

    不要覺得找救援是一種自私懦弱心態,別輕信他人說自己一打N個小孩都沒問題。畢竟每個孩子都不同,每個媽媽帶孩子的方式也不同,更重要的是,並非每個媽媽都適合整天和孩子綁在一起,若是真覺得自己快喘不過氣,不妨就尋求外援,只要記得擦亮眼睛多觀察多比較,找尋能讓你安心的保母或托嬰中心。

    解藥6:不因旁人意見而自責

    育兒生活許多時候是孤獨的,有時還會聽到旁人指指點點,像是「孩子怎麼長這麼慢啊?」「怎麼才帶幾天就嫌累?」聽到這些意見千萬別自責,面對旁人指點,不如在內心說一聲「那又怎樣!」穩住自己的情緒,因為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和孩子,那些指點,不中聽的就一笑置之吧!

    母親節前夕,多數媽媽們最想要的禮物就是放假或是現金(眼神指向隊友),為人母後好像不再夢幻了,但無論有沒有收到理想的禮物,我們都要先記得給自己一份禮物─當不完美媽媽的權利。

    不必要求自己必須完美,把對自己的愛找回來,做一個不完美的快樂媽咪吧~

  • You might also like

    沒有留言:

    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