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養寶包不能急,五招培養生活自理能力

    cover.jpg-養寶包不能急,五招培養生活自理能力
    曾有媽媽問我:「琦琦,我的孩子已經戒8個月的尿布了,還沒成功怎麼辦?打罵都沒用!」「我的孩子已經1歲,還不敢放手走路,這樣會不會是發展遲緩呢?」其實看到這些訊息,我腦中也浮現過去的回憶,當時跟別人比較也曾讓我感到焦慮,即使知道孩子的發展並沒有落後他人,但是心裡面還是會有點急,總想著應該再努力做些什麼。

   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飯、自行大小便、穿脫衣服…等,但什麼時候可以知道孩子準備好了呢?爸媽可以從孩子日常行為來觀察,像是孩子想要自己來,不想要他人幫忙,或是孩子主動表達,開口說自己想做什麼,這些都是指標之一,當孩子表現出這些行為時,就可試著培養相關能力。

    但記得,不論是哪種能力都不能急,寶包有自己的時間表,除非他已經明顯落後醫學上的發展時程!不然總會有那麼一天,孩子就是可以成功戒尿布、自己完成很多事、克服過往對某些事情的恐懼。雖然引導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,但別給自己和孩子太大壓力,期待一蹴可幾,搞得焦慮不已。

    想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,需營造適合的學習環境,給予適當的刺激,但不必執著於跟他人比較,反而爸媽得試著觀察孩子的先天氣質和個性,從中和孩子磨合出最適合他的引導方式。強迫、打罵、處罰、嫌棄孩子能力差、取笑他沒膽量…都是我們該避免的!

    以下也分享5個方法:

    1.給予時間

    培養生活自理能力,一定要多給予孩子時間和機會,畢竟很多能力對小小孩來說並不簡單,比方有些能力是需要大腦和肢體動作互相協調,還要運用大小肌肉,每一步都需要時間,當孩子不小心做錯或做不夠好時,別急著責備,因為這是必經過程,多給予自己和孩子機會,並趁機教導正確方式,才有利於培養自理能力。

    2.適時鼓勵

    適時針對孩子的行為表現給他鼓勵真的很重要,除了用嘴巴說以外,也要善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示肯定,比方大大的笑容和擁抱;此外,我也會用一些實質獎勵來鼓勵孩子,像是小貼紙集點、承諾帶孩子出去玩等,獎品不一定要是物質,別讓孩子習慣用物質條件來交換,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被肯定的榮耀,會讓他更願意嘗試及面對挑戰,漸漸增強自信心,訓練就不那麼困難。

    3.親自示範

    不少能力都是從學習、模仿而來,當大人用言語表達孩子可能聽不懂,我們自己也不知到底有沒有表達清楚時,不妨就示範給孩子看吧!比如說:「上廁所」,爸媽在家可以跟孩子說:「我要尿尿囉!」然後再走到廁所,打開馬桶蓋、脫下褲子、站或坐著,每一個步驟都明確的說出來,一方面讓孩子理解步驟,一方面讓孩子有畫面可以依循,都能有助於他學習。

    4.提供鷹架

    所謂「鷹架」(Scaffolding)是指「提供符合學習者認知層次的支持、導引和協助,以幫助他由需要協助而逐漸能夠獨立完成某一任務。」
    (請參考:國家教育研究院詞彙解釋
    http://terms.naer.edu.tw/detail/1315766/

    爸媽可以採用「鷹架學習法」,先依據孩子目前的發展狀況,針對每個技能提供適當協助,但不是幫他做!盡量讓孩子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工作。

    當他越來越能勝任時,就開始拆減鷹架,最後,則像建築物完工一樣,孩子能「獨立」完成工作,不需要爸媽的協助了。正如教孩子騎腳踏車,一開始需要後輪的輔助輪,但練習一段時間,學會如何踩踏板、平衡、加速、煞車、轉彎等動作後,就能拆掉輔助輪。

    我喜歡將一些較有難度的技能拆解成數個小任務,引導孩子一步步練習,例如:穿外套,拆解成4個步驟,包括拿外套、攤開、穿上、拉拉鍊或扣扣子,可以先給孩子1到2個任務,當孩子都做得不錯時,再給予第3、第4個。

    在任務練習時,依照孩子的認知理解程度來說明,他還不大上手的部分,在旁協助輔導,給他難易適中的挑戰,讓他在學習過程裡可以獲得滿足感,慢慢他就可獨立完成該項技能。

    訓練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時也可善用道具,例如:小馬桶、學習褲、學習筷、學習杯等,這些專為兒童設計的用品可以幫助孩子練習正確動作,不過它們只是輔助使用喔!當孩子能力已經有明顯進步後,就可逐步改為一般生活用品,讓他們漸漸適應。

    5.保持彈性

    時時觀察孩子的反應,遇到嚴重反抗或卡關時,保留一些彈性,重新思考更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。爸媽的角色很重要,別自責,也別陷入「你必須完成」、「你現在就一定要學會」的框框中,深呼吸,一定要告訴自己,步調慢一點又何妨?其實慢一點點,天也不會塌下來啊!

    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的發展里程碑,爸媽可以依據該指南對照孩子的發展,例如:2歲的孩子可以說出身體的6個部位,3歲的孩子可以說出自己的名字…,看圖表就能提醒自己:「別給孩子不合理的期待喔!」或者發現我的孩子其實很正常,是我在嚇自己!
    (請參考:衛福部國健署兒童發展連續圖
    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1141&pid=6588

    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都不一樣,有時也可能因為其他原因,出現退化情形,例如:家中有手足出現,或者也可能先發展新的技能,原本預期的技能較晚出現,都先別太緊張!但若孩子超過衛福部註明的警訊時程,還沒發展出該年紀對應的能力,此時就應尋求專業協助。

    希望我們在養寶包的過程中,都能先穩住自己的心,別聽太多閒言閒語。若有疑問,別忘了你信任的兒科醫生就是最好的諮詢對象,親自帶著孩子與醫生碰面討論,就能獲得客觀且專業的建議。

  • You might also like

    沒有留言:

    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