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允許孩子哭嗎?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媽媽最大的修煉

    S__48078873.jpg-允許孩子哭嗎?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媽媽最大的修煉
    手機滑著社群媒體上那些有孩子的家庭,孩子嬉鬧、玩樂的畫面,在還是單身的時候,真的會覺得:「哇!好幸福喔!」、「小孩真的很可愛耶!」但事實上照片沒有聲音,而且這些片段跟實際上和小孩子長時間相處的感受是天壤之別。

    孩子誕生的哭聲很讓人開心,但隨之而來就是現實

    進入產房,在努力催生之下,寶寶終於誕生,那一刻聽到的哭聲讓人無比感動,當下會覺得很美好、很宏亮,知道孩子很健康,但緊接著進入忙碌的育兒生活,不斷地餵奶循環、把屎把尿、洗澡、哄睡,而且孩子肚子餓就哭、想要睡就哭、剛睡醒也哭、想要陪還是哭,不時都在哭。

    很多媽媽的產後憂鬱都是在生完孩子後,這時開始要面對一位不會講話的孩子,孩子只會用哭表達需求,然而我們在成長過程中,並沒有學習如何面對身邊有一個人不停的跟你哭,而且還是必須解決問題的哭,無論這些問題有多不可思議,都要去試著同理孩子的心情,因此,讓人很有壓力,並且慢慢會被制約,當孩子有生理和心理需求都會進入作戰狀態,想要立即去面對、解決。

    幼兒期的哭又是另一個挑戰

    進入幼兒期後,這時的哭又是另一個挑戰,幼兒有很多想說的話和意見,也許有些能好好用言語表達,但如果還不太能完整表述就可能會靠哭鬧解決,又或是一不小心被踩到地雷就會哭。

    比如現在2歲多的小喵,她常哭鬧的原因就是很多事情想要自己做,如果強制改變她又剛好踩到她的點,她就會崩潰,然而這個崩潰界線很難偵測,不小心踏到時就會看到她生氣、哭鬧非常久,而且也很難介入,只能等她宣洩到有點累時才有機會介入看看,但並不代表能馬上止住哭泣,她有時候還會說:「我還要生氣。」就只能等她發洩完畢才能慢慢開導。

    另外也有遇過小喵怎麼講都講不聽且哭鬧非常久的時候,過年時我們全家出去玩,小喵在飯店的兒童遊戲室玩得很開心,要離開前也有講好要走了,然而在準備要走的那一刻,小喵不曉得哪個點被卡到,不管怎麼勸導都沒有用,我們搬出的台詞包括:「遊戲室要關門了。」、「姊姊要打掃了。」(這也的確是事實,遊戲室已經要打烊了)講了幾十次都沒有用,小喵根本聽不進去,從頭到尾都一直跳針說:「我要留在遊戲室、我要留在遊戲室……」最後竟演變成在地上打滾拖地!
    01.jpg-允許孩子哭嗎?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媽媽最大的修煉
    ▲別看小喵平時活潑可愛的模樣,一碰觸到雷點就會崩潰久久不能停下來,只能等她發洩完畢才能慢慢開導。

    後來我們試著跟她說,那我們來吃奶嘴、或小點心,但當下用吃來轉移注意力居然也沒用,小喵給我的感覺是:「爸媽不能隨便打發我,我就是要留在遊戲室,或是要拿出非常接近的替代方案才行。」最後,阿包醫生只好把她扛走,但扛走要上車時,小喵又繼續抗爭和生氣,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強制讓她坐上安全座椅並綁好安全帶,過程像是制伏一頭小獸,寒冷的冬天也讓父母都一身汗了。

    即使已上小學,繼續接收孩子的情緒

    除了小小孩的哭,其實現在10歲的小包也會哭,但他的哭已進化到是啜泣而非大吵大鬧,原因常常是因為心理上有個點過不去,大多是學業或者生活上遇到一些挑戰,然而如果我正在忙,又看到他為了一點小事啜泣,就會覺得有點煩躁,因為我們無法不當成一回事,無法把孩子的哭和自己做切割,畢竟他們就是我們的小孩。10歲的孩子依然期待父母可以放下當下手邊的事,去傾聽他的狀況還有為他們解決問題,只是願意等待的時間能比幼兒再長一點點。

    可以讓孩子自己哭嗎?讓他們哭多久?

    雖然說孩子哭是很正常的事,但我還是會看狀況決定讓孩子哭鬧多久,如果在家裡便比較沒有時間和場地壓力,因此會讓孩子適時發洩,並在情緒高峰過後才介入安撫,如果在高點時強行介入,當時孩子的杏仁核作用還非常活躍,有可能會引起反效果,甚至會摔東西、打人,小喵也會有這樣的狀況,如果我看她怒摔玩具就把東西拿走,她還會想要搶回來再摔一次給我看。

    至於孩子哭鬧時該怎麼解決呢?如果小喵是因為憤怒一直哭,我會嘗試抱緊她一下下,因為擁抱可以刺激血清素分泌,也可以使大腦的多巴胺系統平衡,提供腦內良好的感覺,情緒有機會慢慢緩和,而在大哭大鬧後我會用比較沉穩的聲音跟她說:「妳剛才真的很生氣,我知道。」接著再慢慢開導。

    但若在外面則不同,外面環境並非自己可以控制,而且也得遵守不同場合的規矩,讓孩子學習如何因應不同的環境與這個世界相處,因此會盡快安撫孩子,但這並不容易,尤其當孩子哭鬧很厲害時,還得在眾目睽睽之下表現得很淡定,內心也要承受很大的壓力。當狀況失控時,我們只能選擇帶孩子到一個安全、人少的地方處理。

    面對孩子的哭鬧真的是磨練自己的心志,有些父母可能會直接拿出棍子,但孩子不見得看到棍子就會嚇到噤聲,有時反而哭更慘,尤其被威脅而安靜其實長久下來只是讓孩子變得擅長壓抑,並不利身心健康。所以我比較著重在情緒開導這塊,這樣對孩子的情緒發展較有幫助,同時也可以學習如何梳理、消化自己的情緒,並且不要傷害自己和他人,這也是我們長遠的目標。

    媽媽本身必要的修煉和心理素質

    雖然不少教養文會提到必須把自己和小孩的情緒做切割,並且不要把孩子的哭聲當成是自己的錯,但很多父母實際執行遇到的困難點,並不是覺得自己做錯什麼使孩子哭,而是會覺得當下的吵鬧會讓自己掌管理智的前額葉無法正常運作。

    而且因為我們的確就是一個成人,沒辦法處處站在孩子角度思考、去設想當下心境。比如說我不太能同理孩子因為樂高積木倒掉時心情就像是天崩地裂,甚至想要攻擊身旁的人!我們只能試著理解,但還是會困惑有必要鬧這麼久嗎?尤其當自己一忙起來,孩子又哭的時候,就會覺得孩子的負面情緒好棘手,而且隨著宣洩的時間不斷流逝,大人也越來越焦慮煩躁。

    只能說在一次又一次跟小孩過招的情況下,媽媽要深呼吸,不能跟他大小聲,必須忍耐、想辦法冷靜,這就像失火時慌張沒有用,反而要靜下來觀察為什麼失火?如何滅火?以及如何保護全家的安全?

    我們可以做的是:

    1.假裝是看別的孩子在哭

    面對自己的孩子一定會比較不耐煩,假裝是看別的孩子哭,比較能去思考理性上該怎麼處理,不會意氣用事硬碰硬。

    2.暫時抽離混亂情境

    如果當下孩子所處的環境夠安全,我會先到孩子身旁,在他耳邊用平穩的聲音安慰一下,「我等你哭好,你好了我再給你抱抱。」接著轉身先去忙一些不需要動腦的事,用眼角餘光留意一下孩子的狀態。如果你一直認真盯著孩子,你會發現他也同時看著你,哭得更加慘烈卻不要你靠近他,也不接受你給的安撫方案。

    3.減少語言的刺激,只要無聲的陪伴

    先不急著分析跟講道理,也不要責罵,更不用急著對哭鬧不停的孩子丟問題:「那你要什麼?」「你想要怎麼做?」「你到底要怎樣?」(此時大人已經快要火冒三丈)聽到小孩這個不要、那個也不要,大人通常很心急,尤其是兩個以上的大人,很容易看著孩子在負面情緒中,兩人都急著要把孩子拉出哭鬧的深淵,一直要用言語去試探究竟要怎樣才能停止哭泣。

    經過多次經歷小孩情緒風暴後,我發現在負面情緒中的孩子,根本無法正常思考你提出的所有問題,我常開玩笑說:「如果他知道他現在要什麼?或應該怎樣做?他就不會哭了啦!」當他們在大聲哭泣中,大人也跟他比大聲提問,那些問題都只是浪費力氣的無效提問。當你不斷問孩子「這樣好嗎?」、「不然這樣?」幾個回合下來,只會引爆你的憤怒-為什麼我提出的你都無法接受,小孩煩死人了!喔!很抱歉他們情緒一來就是要哭,天塌下來也還是要先好好哭個夠。

    我們要努力的方向,反而是「無聲的陪伴」,哭泣時他不一定會讓你碰觸,就靜靜讓他好好發洩,如果不是在家,就盡可能移動他到一個安全處讓他宣洩吧!無聲的陪伴反而最有力量,情緒垃圾丟棄後,才有空間好好談。

    幫自己的情緒找出口,想辦法創造舒壓的me time

    說真的,當爸媽每一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在忍氣吞聲,像是去年下半年來,小包的課業和小喵的教養都給我蠻大的壓力,試著很有耐心的教導他們,但同時不得不說,其實都在壓抑所有的心急和怒火,所以這半年多常常得靠零食甜點來讓自己比較舒心。

    現在每天照顧孩子到晚上10點多已經很疲倦,即使很想再多做些什麼,但發現已經沒有力氣去執行和思考,還會無意識的拿出零食來吃,在咀嚼的當下好像能得到一些慰藉,雖然甜點釋放的多巴胺能讓我比較快樂,但還是要節制(笑)。

    我覺得在孩子去上學時要想辦法創造me time,倘若孩子已經去上學,這期間仍排滿各種家事,沒有保留me time的話,久而久之也會進入到一種怨婦的狀態。還記得不久前的寒假,小包、小喵都在家時,我減少工作量,把他們照顧得很好,三餐和點心都照時間供應,活動安排得很豐富,但我連好好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,等到小孩去上學,終於可以放慢步調好好吃飯時,自己的腸胃才逐漸恢復正常。

    B042F433-ED5B-408D-8F62-96CBC916CC9B.jpg-允許孩子哭嗎?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媽媽最大的修煉

    11225306-E12F-47CD-95D5-972BB023A17B.jpg-允許孩子哭嗎?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媽媽最大的修煉
    ▲我的me time時光最喜歡一個人從容吃火鍋、逛街。

    此外,規劃me time時也要很放鬆、不要趕時間,不能說今天小孩去上學,就握緊拳頭表示要來好好安排行程,me time限時30分鐘,接著要完成哪些待辦事項等等,這樣也會讓人很有壓力。所謂的me time不一定要去外面,在家裡也可以,因為有時候連外出也是累,重點在於不要有小孩在旁邊吵鬧,就會覺得歲月靜好。

    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媽媽最大的修煉,回想我們自己的童年,也不見得被允許能夠好好宣洩自己的情緒。等到自己成為父母,我們才開始學習,要努力的事永遠不是「不讓孩子哭」或「孩子在外面哭,大家都聽到了很丟臉。」,而是「孩子哭,你能先安靜陪伴」。

    你也許會說,花那麼多時間看他哭真的很火!這是正常人會有的反應。但只要想著,每次當他哭,沒讓他宣洩完就硬碰硬處理,結果哭更久; 也問問自己,是不是希望孩子長大後,能用健康的方式,和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壓力共存,也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?不用在成人階段,回頭療童年的傷。如果你的期望是這樣,那現在的努力都是值得。

  • You might also like

    沒有留言:

    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