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時光 母親這行業

如果孩子說:「媽!我想上心靈課程」

2025 年 6 月 13 日

前陣子YouTuber家寧因為一支影片,被網友察覺她的談吐和表現都顯得異常,質疑是否參加心靈課程才會如此奇怪,其實20年前的我,也和心靈課程很接近,因為集體洗腦式的手法讓我很卻步,而現在又有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兒子小包,也讓我想到若有一天孩子跟我說他想上心靈課程,我該怎麼做?

心靈課程到底在上什麼?

心靈課程是一個廣泛的概括名稱,根據不同機構和師資會有不同的重點和內容,不過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類:

1.自我認識與成長

認識自己的情緒、價值觀
發掘潛意識中的創傷、內心的創傷、黑暗面
增強自信與自我接納

2.情緒管理與控制

學習處理焦慮、憂鬱、憤怒、煩躁等負面情緒
透過冥想、正念等方法平靜心靈

3.人際與家庭關係

認識依附關係、原生家庭的影響
練習建立界線、有效溝通

4.靈性探索

了解靈性與宗教、科學的不同
學習內在指引、前世今生、宇宙法則、吸引力法則等

關於心靈課程為什麼會有爭議,主要是因為他們常透過集體洗腦、情緒勒索方式控制學員心理,由於會前往上課的學員大多內心脆弱,因此更容易被煽動,認為自己必須待在團體裡才有存在感和滿足感;此外,部分課程會採用「直銷式」推銷,要求學員「拉客」,促使心靈課程壯大,且費用高昂,動輒數萬元到數十萬元。

另外有部分課程講師不允許成員間存在差異,當學員拒絕不想遵循時,就會被視為不合群,因此課程中經常發生「從眾效應」,成員擔心自己是異類,加上對團體有忠誠感,就會進一步要求自己認同課程內容。

20年前,我也曾和心靈課程很接近

還記得我20幾歲時,有次分手許久的前男友約我在咖啡廳碰面,說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,一到現場我發現是心靈課程的聚會,我感覺自己在團體中顯得格格不入,趕快藉故離開。幾年後,又因為感情受挫、學業卡關,當時有個也是類似狀態的朋友,我們常常互相支持彼此安慰,後來他說自己加入某個課程,因為上完課後覺得收穫滿滿,就鼓勵我參與,記得學費大概要10多萬元,上完課後整個人改變很多,做事變得很積極,渾身散發出正能量,無時無刻都可以講出非常正面的話,讓人感到滿血回歸。但即使如此,我看了其他加入課程的朋友,還是隱約覺得不對勁,宛如外在軀殼跟內在靈魂不相襯,似乎被換了一個人。

當時聽朋友們分享,一度感到心動,也想學習如何愛自己、突破挫折和困境,後來因為價錢實在太高而作罷。

而在考量自己到底要不要去上課的同時,另位朋友介紹了一位心靈課程同班的男生給我認識,他個性乖巧,很聽父母的話,上完心靈課程後,他理解一個成熟的人不能事事都只遵從父母指示,要勇敢跨出舒適圈,有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記得第一次約會見面時他說話都很正向樂觀,我們聊了不少話題,但我卻覺得他好像在扮演另一個角色,少了泰然自若的態度,而且接近晚上9:30時,突然一通電話響起……
男子:「喂,媽媽,我正在跟朋友吃飯。」
媽媽:「你為什麼這時間還在跟朋友吃飯?是什麼人?做什麼的?」
男子:「我知道了,我會趕快吃完回家。」
我聽到後有點傻眼,心想都已經是快30歲的大人,居然連朋友、新約會的對象,都還要跟爸媽畢恭畢敬的報備,這樣的家庭關係,跟我們家的親子互動方式是天壤之別。

當然那次吃完飯後我們就各自解散,後來他還想再約我,我便婉拒。想想心靈課程究竟有沒有幫助到他?他真的改變了嗎?變得有勇氣了嗎?我發現,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力並不是靠上心靈課程就能輕易改變。

當孩子說他想上心靈課程,關愛支持是懂孩子的最佳方法

當孩子開口說想要上心靈課程,通常代表近期有發生什麼事,可能是面臨人生的挫折或低潮,包括課業、人際關係、戀愛等,又或是身邊的朋友有鼓吹和推薦。

如果孩子說要上心靈課程,我覺得可先傾聽孩子為什麼想要上課,了解動機、原因,並陪他一起了解想上的課程內容是什麽,以及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。畢竟我們有權利決定自己如何被協助,也有權利從眾多的方法中選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辦法。

除了陪他一起了解想上課的動機,我也希望他能嘗試諮商的方式,因為諮商可以一對一給予客製化服務,雖然心理諮商無法保證能達到特定效果,但因為一對一諮商透過更長的時間,促使個人持續努力,能做到更完善的療癒。

如果要避免孩子被來路不明的心靈課程吸引,甚至演變為一種心靈控制,最重要的還是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雙向關係,讓孩子可以自在坦蕩的和父母分享大小事。經過20多年後,我回想起當年為什麽我沒加入心靈課程,不是當時的我有多成熟理性,而是「我爸媽從不會強制我做什麼」,意思就是說,我要不要上課,要自己評估看看想清楚。且無論愛情或學業,遇到很多狀況其實父母都會站在我身後挺我!現在很感謝父母,當年總是努力接住我的脆弱,也期許自己能當這樣的母親。

▲我和12歲的小包相處起來像朋友,他有煩惱都會跟我說。

    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