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分類

《老公怎麼還不去死》那些婚姻氣話背後的「真心話」

2025 年 10 月 14 日

相信不少人都已經看過這本書或至少耳聞過,坦白說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,我覺得相當直接,甚至有點刺眼,但其實它也反映一種社會現象,是女性對婚姻的無力感,但我同時也心想這句話應該是氣話,並不是真心,這次就來聊聊那些婚姻氣話背後的「真心話」。

《老公怎麼還不去死》大爆紅

在這個網路發達的年代,看書的人逐漸下滑,但有一本書卻意外成為全台大熱門,這本《老公怎麼還不去死》在六都圖書館預約人數達2373人(2024/5月止),人數還繼續上升中!

書名乍看相當衝擊、暗黑,但深入理解後,發現它其實是想呈現許多太太在家務、育兒與婚姻壓力下的絕望心聲,也常聽到有些女生粉絲在結婚生子後感嘆:「不後悔生小孩,但後悔嫁給一個豬隊友。」

有人可能會問:「這些問題難道在婚前看不出來嗎?」坦白說,談戀愛時並不需要真正運作一個家,因此很難察覺另一半對家務或對育兒方式的差異,加上有了孩子後,家庭有更多層出不窮的瑣事,大到房屋購買、學校挑選,小至幫寶寶洗奶瓶、整理物品等,許多細節也因此被放大,矛盾與摩擦自然更容易浮現。

▲15年前的我們還在談戀愛,沉浸在粉紅泡泡裡,根本不會料到經營家庭的現實面有多殘酷。

真的希望老公去死嗎?

雖然婚姻中有摩擦不完的衝突,但仔細一想,「老公怎麼還不去死」這句話多半是氣話,並不是真心希望老公去死,背後想說的是覺得無法改變婚姻和老公的現狀,才會用極端語言、文字表達,作者和讀者應該是希望透過這本書得到一些療癒和共鳴。

就我自己的觀察,身邊有不少夫妻也有類似狀況或徵兆,其實無論男女我們都帶著來自原生家庭的生活習性,習慣通常沒有所謂的對錯,只是差異的確會容易引起摩擦。但既然已經決定與對方共組家庭,兩人需要溝通、協調,逐步建立共識,而不是一味抱怨「去死一死」,畢竟老公終究是共同生活的家庭夥伴,除非他真的什麼都不做、無法做、完全失能,或是有家暴行為,則另當別論。

夫妻間需要調頻

我在步入中年後,其實也看了不少夫妻相處,當中甚至有一些朋友的另一半生病離世或因憂鬱症而結束生命。那一刻才會深切感受到,雖然平常抱怨歸抱怨,但通常另一半始終是家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而許多夫妻即使年輕時為了持家吵吵鬧鬧,在進入空巢期後,反而轉念終於接受「不可能把對方改造成自己的理想樣貌」,越來越坦然接受相處上的不完美以及對方難改的缺點,終究彼此就是老伴,如果年紀大了或生病了,一個人獨居反而更無助。

現實生活中,大部分的老公並沒有新聞裡那些極端案例那麼糟糕(例如:家暴、外遇或完全不管家庭的人)。在育兒或家務上,他們可能不是百分百符合妻子的期望,但並非完全沒有付出,更多時候是我們習慣放大那些對方做不到及還沒做的事,但對於已經付出的部分覺得理所當然。如果老公真的發生不幸,最傷心的人反而會是妻子。


▲老公可能不盡完美,但始終是家庭夥伴,也會適時出力。

所以這個書名背後真正想說的,或許是:「我們應該坐下來,把各自的感受好好說清楚,重新建立一個彼此尊重、互相理解的家庭運作方式,不要讓任何一方長期覺得自己受委屈或被犧牲。」而不是字面上的「希望對方去死」。因為如果他真的消失了,家庭反而會少了一份支柱,即便他再怎麼像「豬隊友」,還是有其存在的功能與價值。

夫妻能夠組成家庭,本身就意味著對彼此和家庭有一定責任感。當然,來自不同原生家庭,彼此的生活習慣難免互看不順眼,但透過溝通與協調,是可以慢慢找到平衡的。就像韓劇《好搭檔》裡呈現的許多對夫妻,有時候兩人只是需要把話說開,心結解開了,就能繼續攜手向前。

讓彼此坦誠的家庭會議

其實夫妻在溝通時可以採用「家庭會議」的形式,如果孩子大了也可以邀請一起參加,會議方式:
1. 準備一個發言棒
2. 每位成員依序發言
3. 當有人在說話時,其他人不能急著插嘴
4. 每個人都有充分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

會議中太太也可以直接表明:
 我需要你幫我分擔。
 我希望你多聽聽我的感受。
 我希望我們是隊友,而不是彼此的負擔。

▲很多時候抱怨只會累積情緒,只有講清楚需求,另一半才有機會真的幫得上忙。

在我們能真正理解彼此的辛苦與需求時,那些尖銳的氣話就不會再說出口。取而代之的是更健康的對話模式,因為婚姻不該是「誰拖累誰」,而是「我們怎麼並肩走下去」呀!

    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