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分類

教養好困難,如何對孩子好好發脾氣

2019 年 12 月 21 日
01.jpg-教養好困難,如何對孩子好好發脾氣
一次,我搭著公車,公車上有一對母子,媽媽帶著兩名男孩,哥哥大約4歲、弟弟大約2歲,就在他們快抵達目的地時,媽媽順手按了下車鈴。

此時小哥哥生氣的對媽媽說:「為什麼沒有給我按?」、「你為什麼按掉了?」媽媽試圖轉移他的注意力,便問道:「你今天學校怎麼樣呀?」、「你看看外面的風景呀……」
而不管怎麼按奈都沒有用,小哥哥持續糾結在按鈴事件上直到下車,下車時我轉頭一看他們,媽媽就在公車站牌旁,狠狠的打4歲男孩的屁股,大約打了5、6下。
其實我很能理解媽媽當下的憤怒,因為孩子常常有很歡、很盧的時候,有時會讓父母理智斷線,尤其在父母已經嘗試多種排解孩子情緒,卻仍然無效時,就很容易因為挫折、心裡疲累而失控。
也因為那一次的事件,讓我想提筆寫一篇如何對孩子好好生氣的文章,希望可以盡量避免太嚴重的失控,以下是我七年多來的心得,爸比媽咪看了之後也可以聊聊彼此的心得,一起互相交流喔~

生氣並不奇怪,如果可以,誰想當噴火龍媽媽

生氣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,如果可以,誰想當噴火龍媽媽呢?身為父母都曾有理智斷裂的時刻,但若是社會新聞上看到的兒虐新聞則屬於太過的狀況。

畢竟孩子是我們的寶貝,通常我們發怒後,多少會帶一些後悔,但不能因為過於生氣就做出讓自己後悔莫及的事情,畢竟脾氣發了很難收回,也無法完全彌補,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去正視自己情緒,以及曉得如何對孩子好好發脾氣。

生氣背後隱藏這些原因

在育兒路上難免會因為教養產生挫折而發脾氣,但其實背後原因大多是希望孩子好,包括擔心孩子受傷、希望孩子成長等,以下一一介紹:
擔心孩子受傷
當孩子大約1歲多開始就喜歡到處走動探索,也喜歡東摸摸西碰碰,有時也不顧大人阻止,會故意觸碰某樣物品,很想試試看觸碰後的感受和結果,也因此惹得大人常生氣。
例如,要孩子不要玩插頭,但跟孩子講過很多次後,他仍然繼續碰,又或是要孩子別在餐廳內跑跑跳跳,但孩子仍講不聽,這時候就會生氣,因為我們怕孩子受傷,而他們不知道危險性且又講不聽就會很擔心。
時間壓力
我想不管是全職媽媽或是職業婦女,在陪伴孩子時多少會因時間壓力而有失控的時候,因為大人和小孩的步調不同,成人已經非常習慣做事有節奏、有效率,但小孩就是一團亂。

但媽媽在時間壓力下,不管是要顧小孩、要做家事又要煮飯,或者是下班趕著接小孩已經很累,但孩子還在拖拖拉拉或意見很多時,真的很難有耐心,所以就會生氣。

身心疲累
養育孩子並不簡單,每個階段都有很多挑戰,當我們越過一個挑戰後,很快的下一個挑戰就出現,在身心疲累的情況下,父母的情緒很容易因為孩子的一些行為而引爆,即使我們知道孩子不是故意的,但就是會因為真的太累了而生氣。

像是小肉包從小就是很不愛睡的孩子,當自己在身心疲累的情況下,還要持續不斷地陪玩,應付他一直丟出來的需求,就有可能生氣。

孩子愛唱反調、太堅持
第四點我覺得很常見的就是孩子愛唱反調、愛堅持,不少孩子都很精明,他們會很想要挑戰大人的極限,孩子大約1歲多開始慢慢的開始發展自我意識,就會想要唱反調。
比方說我回想以前帶小包出門,只要坐高底盤的公車,他就會說他要做低底盤的,尤其一上公車就開始一直念:「我要坐低底盤、我要坐低底盤……」,但若帶他搭低底盤公車,他就會說想要坐高底盤公車。
小小孩在成長過程常會出現各種主觀、你從未想過的奇怪堅持。

印象中有次小肉包還堅持將一個大球想塞進一個瓶子小洞裡,他不斷嘗試失敗,我一直想阻止,跟他說會失敗的原因,想找替代方案—其他容器給他,可是他卻不願放棄,持續崩潰尖叫哭泣…,孩子的堅持不見得合理或是符合當下的需求,爸媽還是會希望孩子聽話些,然後就會花精神來說服孩子,而這個過程就非常容易生氣。

避免對孩子失控的3個步驟

對孩子生氣是無法避免的,但我們要避免言語及肢體的失控暴力,以免對孩子身心造成傷害。

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梁莉芳曾說:「可以生氣,但絕對不亂發脾氣。每次的生氣,我們都在練習生氣做為一種不舒服情緒的表達;每次的生氣,我們可以練習好好把生氣背後的原因說清楚;每次的生氣,更重要的是練習和好,和擁抱彼此。生氣的練習,也是愛的練習。」(註1)

希望我們可以透過每一次的教養經驗,慢慢磨合出與孩子的相處方式,並且曉得如何好好發脾氣。

第1步:退一步冷靜3秒鐘

第1步是退一步冷靜3秒鐘,但面對理智接近斷裂,但卻又沒有辦法馬上跳脫當下的情境,或是沒有救援時,所以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先選擇沉默、不再繼續火上加油,用冷靜找回理智。

第2步:假裝自己在看別人的孩子

第2步是暫時跳脫當下,假裝孩子是別人的孩子,通常看自己的孩子特別容易生氣,但若假裝小孩是別人的小孩,或是想想假裝自己是老師時會怎麼做,這樣子當孩子在鬧的時候,自己是可以跳脫該情境,就可以漸漸冷靜下來。
另外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紀錄者或是觀察者,觀察孩子可以盧多久,這樣比較可以穩定自己。
還記得以前的小肉包在2、3歲時,若因某些狀況生氣或盧,會持續20~30 分鐘,如果我也因此發怒,通常會讓事情一發不可收拾,時間拖更久,隨著年紀越大,在他5、6歲時,各種事情若引起情緒風暴,時間大約下降到10分鐘。
正常情況下,孩子隨著大腦及語言能力的發展,行為表現及情緒會越趨於穩定、較好被引導。

第3步:用具體的說明告訴孩子怎麼做

第3步就是用具體的說明告訴孩子怎麼做,不過這點要等在親子雙方情緒比較平靜再來溝通,因為情緒在逐漸高張的過程時,是沒有辦法以冷靜的態度來說明,即使媽媽具體的說明,但孩子還在氣頭上,耳朵也是緊閉沒有聽進去,所以在氣頭過後再好好的跟孩子聊聊比較適合。

在每一次生氣後,除了修復親子關係,也要記得修復自己

最後結論,也是我這幾年育兒的心得,在教養路上小肉包常常出很多挑戰題給我,我也曾對他失控過,但我們要避免自己會走到過度失控的狀況,我想我們可以在每一次生氣之後,進行修復自己的動作。
自我療癒是一件很重要的一件事,除了找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紓壓,讓自己偶爾跳脫小孩的勢力範圍也很重要。
此外,生氣後與其自責不如就接受自己就是一個平凡的人,無法做到完美教養,當我們能夠原諒自己,稍微回顧一下自己剛才為什麼那麼生氣,並且接受自己,這樣心裡會比較好過,也不會過於愧疚,而累積過度的負能量。
其實強調修復自己的原因,就是每一次我們在避免自己對孩子失控時,也就是避免給小孩巴蕊去的時候,會感受到很強的反作用力。

因為我不能真的狂K孩子,一來怕小孩受傷,二來也擔心孩子只是單純對處罰留下深刻的印象,因恐懼而順從,但其實完全不明白被處罰的原因。所以這些壓抑就像是揍自己幾百拳,是一種不斷內傷的感覺。

這些內傷長期累積下來對自己都是巨大的壓力,也許爸媽會希望不要對孩子生氣,但若是一直被孩子灰和盧,幾年後有一天碰到一個雷點,也許就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負面情緒很可能會像滾雪球般全部爆發出來,把自己壓垮,甚至再去壓垮孩子。
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,每次生氣後除了要修復親子關係,在溝通中以愛和解,更需要進行自我修復,才能夠在面對下一次挑戰時有機會稍微理智一點,用好一點的方式來對孩子發脾氣。
1. 梁莉芳:教養並不夢幻,媽媽為什麼不能生氣?

    發表留言